English

我国音像业如何摆脱盗版困扰

1999-11-1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杨 光 我有话说

小贩当街叫卖盗版光盘,大小音像商店公然出售盗版光盘;盗版价格便宜,效果与正版相差无几——

几年前,盗版音像制品的出售还仅限于地摊、过街天桥或城市的僻静角落,而现在,却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大大小小的音像商店。位于北京南城骡马市大街上的几家音像城均出售盗版光盘。来到这里,只见柜台上井井有条地排放着数百张盗版音像制品,几部美国最新影片价位15至28元不等,从外包装看,虽然价钱比当街小贩卖价要贵5到10元,但质量要好得多。像这样,在合法的音像商店出售盗版的现象,在北京随处可见。记者带着在上述商店买到的光盘来到国家新闻出版署音像管理司,经专家鉴定,几张光盘均为盗版。同日,记者又走访了京城数家大小音像店,均发现上述现象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80年代,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一年可创收7000多万元,但到了90年代末期,在市场越来越大的情况下,却只有600多万元了。如今,在国内进口音像商品市场上,中图的份额仅占5%—9%,其余九成多被盗版和走私占领。

是谁养活了盗版

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:“近两年,我国引进版故事片光盘大概在1000种左右,但现在市面上见到的比这个数字要多几倍。形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。国家规定,引进版的电影要在国内影院上映一个月后方可出VCD光盘,程序是国内出版方拿到国外版权方的版权后,上报文化部市场司批准,审批合格后发批准文号,然后送国家版权局认证,最后由音像管理司发批号投入生产。这样一来,正版光盘在面世的时间上就要落后于盗版光盘。其次是价格问题。正版光盘由于有版权等因素,在价格上无法与盗版竞争。”

新闻出版署提供的数字表明,一条非法生产线一天大概生产几十万张光盘,而成本极其低廉。我国仅这两年就已查封盗版光盘非法生产线近百条。地下生产线之所以仍然甘冒风险、马不停蹄地生产,是因为有大批消费群。记者在采访一位消费者时,他就有如下说法:“我一般都买盗版光盘,并不是因为价格低,主要是因为正版光盘引进速度太慢,而且跟不上国际流行趋势。”前门饭店附近的一家音像店内,销售员在为记者介绍新光盘的时候,不慎流露出该店的光盘虽然是非正版,但是由于引进美国排行榜提名的光盘比较快,价钱又便宜,所以生意十分好。西单一家音像店的经理对记者说:“如果我们不卖盗版光盘,就无法生存,因为正版盘全是老片子,顾客根本不来光顾。”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、音像部主任唐建民说:“现在的盗版光盘不但质量不再像以前那样粗糙,而且紧跟美国和香港影视业,有的非法生产线甚至要比一些合法生产线还要先进。盗版如此猖獗主要是因为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。”

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北京,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存在。9月底,记者在哈尔滨也发现,市场上几乎很难找到正版光盘,大街小巷随处可见“精装”盗版,一般价格是15元一张,比北京还要低得多。

盗版究竟伤害了谁

1998年全国音像业市场销售的下滑幅度已达50%,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,今年盗版光盘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是70%。盗版音像制品和假酒、假药不同,它损害的并不仅仅是消费者,还有国家形象、民族音像业,甚至国家税收。

唐建民说:“作为国家唯一一家音像进口单位,我公司去年竟然亏损100多万元,真是不可思议。盗版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,同时,中国自己也是盗版的受害国。中国的音像业有一个大市场,目前应该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,但遗憾的是,我国目前的音像业只能说处在维持之中,盗版和走私是对这个产业的最大威胁和破坏。”据唐建民估计,去年整个音像市场的年销售额多于200亿元,而国家统计部门掌握的数字只有8亿元,也就是说,95%以上的音像市场已不在国家的控制之中。按照上海声像出版社一年销售收入12300万元人民币向国家上缴税收1600万元来计算,全国有300余家注册音像出版社,那么,每年被盗版吞噬的税收将是一个多么怵目惊心的数字!

如何面对新世纪

当今世界,人们把娱乐业、信息业作为第四产业,中国是这个领域被全世界看好的广阔市场。

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,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挖掘,我们还守着这么广大的一个市场,应该说,中国的音像业对内对外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但是,在许多领域,我们还是空白,音像界思路狭窄,大家都挤在一条思路上求生存,因此出现各种不择手段的赚钱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。音像管理人士普遍认为,中国音像业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,加强法制力度,建立更健全有效的市场秩序,除此之外,还要培养消费者健康的消费心态。只有这样,中国音像业才能尽快摆脱困境,迎接新世纪的光明前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